正法山誌 第七巻

(147頁)
正法山誌 第七卷
            龍華道忠撰

古今人物雜録下
雲關  開山投機頌曰雲關。
雲關者。鎌倉建長寺塔頭。天眼菴之額也。
開山徽號  開山徽號。佛心覺照四字。出于傳燈録〔九ノ廿文〕薦福弘辯禪師章。曰帝曰何爲佛心。
對曰佛者西天之語。唐言覺。謂人有智慧覺照爲佛心。
大愚  大愚廿三歳。轉妙心前堂。後住江都南泉。此時已披紫衣。〔素堂云〕
大愚轉位。其宿房蟠桃院。時一宙和尚住蟠桃。大愚轉職畢。請徒弟諸位于茶。一宙對衆曰。
築藏主亦得到轉位分上。愚驀云證明難信。一宙怒拈棒逐之。
又  大愚住南泉時。遇無根之謗。妙心停其出頭于本寺。于時寛永七年也。寛永十三
年東照宮廿一年忌。南光房大僧正。發書於妙心諸老請宥不出頭。妙心遂許出頭。自停
(148頁)
出頭到此正七年。〔見行状〕
大愚妙心禁出頭七年  大愚和尚曾住江都南泉寺。時堀尾山城守。〔出雲州太守〕有二愛妾。一名
松蟲。一名鈴蟲。又有侍童。美麗冠于江都。二妾常欲一見。而不能之。一日山城外出。諸
臣與侍童飲酒歡樂。二妾竊伺于墻穴。遂通書纒綿矣。童得之不拒焉。私通于二妾。事
漸覺。山城大怒。賜刀於侍童自殺矣。二妾怖急遁。投南泉寺乞救。大愚急爲剃髪與僧
衣。二尼出隱於別家。山城發人迹之。知往南泉入寺求二妾。愚曰我不知之。諸士怒
云。若然請探寺内。愚縱其所爲。&M010174;探不得妾而空回。時城市&M010174;傳爲南泉藏二妾。利
錢者作圖打行賣之。前繪二美尼。後繪豐偉一僧。由是虚名流布。江都門派同告訴于妙心。
妙心禁其本寺出頭。其後七年。南光房僧正。告妙心宥不出頭。其書在妙心寶庫。
 右二妾事。越前巨商。慶松入道某。毎往大安寺。禮侍大愚和尚。大愚親爲慶松説。
 享保十年之冬。慶松八十餘歳。上京爲萬松寺素堂座元説之。堂又爲忠説之。
大愚接家山  家山眞公。侍大愚禪師於越前州大安寺。寛文二年五月朔。地大震。越州
亦震。時衆僧三四十人。皆奔外出。眞獨到禪師室。師老患跛躄。以手代足在門邊。眞在
後屹立。師後顧云。汝在者裏爲什麼。眞云。家若崩壞負師而出去。禪師曰。汝自未出得。
(149頁)
何能出老僧得。
 家山講臨濟録。到臨濟汝還見徳山麼。洛浦擬議之處。引此因縁。
大愚三遜  大愚築和尚。初住江都南泉寺。時堀尾山城守二妾。避罪走入南泉。請剃度
爲尼。避藏在僻菴。城市&M010174;傳爲南泉藏二妾。于時江都門派。列状以所傳訴于妙心。妙
心禁其本山出頭。〔別記其詳〕愚欲訟本山雪其謗。遽上帝都到赤坂。所乘馬之夫。高歌曰。北
山時雨思〔比〕無〔計禮波〕霧〔弖〕行〔久〕。愚感悟拍手告馬夫曰。我不登京。遂再歸南泉。師曰是我第
一遜也。我若訴于本山。黒白不分。後南光告本山。證其無實得今日安穩矣〔時雨思〔比〕。
世間ノ謠ニハ。曇リナケレハ晴レテ行ト。ウタヒソロ。〕又阿州高源寺闕席。太守聞愚名欲
請。感不赴。愚曰。太守不識我麁辣。必復追出。我出寺屬他派。今屬本山。是我不應
之故《也》。是我第二遜也。後水尾上皇愛禪。愚堂屡稱大愚於皇前。上皇欲見之。愚堂以告大
愚。愚曰我野僧也。非出于尊貴前者。固不似汝輩也。上皇聞曰。大愚誇于佛法矣。愚
聞曰。上皇非有深信。我若出從口亂道。則必管取流罪謫罸耳。吾無事沒世依縮頭也。
是我第三遜也。
印嶺  大愚禪師法子。貫十家風繞路。印嶺頗嶮峻。一時相伴過智積院門外。貫十指寺
(150頁)
曰。此寺本禪刹。今變成教院。而教院亦可也。嶺云何也。十曰數千學徒受業習法。亦不
可耶。印嶺咄云。千筒座主不若一箇禪和子。
愚堂爲 後西院説法  後光明帝。常召儒者彝倫菴。而聽儒道。臨崩有辭世語。其所見
齷齪也。後水尾上皇。聞之惜其未逮焉。及 後西院〔初稱花待〕即位 上皇曰。帝若復聞儒道則
必謂。大道盡于此。不若早聞佛道高大。廣其聞見。即神佛一致而足。以互極其高大也。
即詔愚堂入内。爲帝説法要。斯日 天子〔後西院〕在正座。〔向外〕上皇在左。某宮〔失名〕在右。公家唯
有中院菊亭而已。中院導愚堂。在天子對位向内〔右上皇與宮之間〕黙坐。上皇曰。愚堂可説利益
天子之法要。堂曰。本無可説之法。良久乃曰。天子之心當如日月當照下界。能遍萬民
而無不到處也。此心晨夕不遺。則禧福長久也。苟忘失此心。則其禍百倍于通人。何故。
譬如坐低床。雖墜地損體不多。若自高處墮。則體破或殞命也。天子位極高。故若失&M010174;
照之徳。則墮落之殃。百倍于通人也。於是乎 天子變色。上皇感嗟。而冠少傾矣。其後上
皇累召聽法。其在天子前説法。唯此一回耳。
 大春和尚説。于時寶永六年四月十二日。
愚堂入室  於仙洞〔後水尾院〕御幸間。其孫復巖作記。又中院寄石川主殿書中。言之明白也。
(151頁)
然世訛傳。言於禁中非也。至卍源製大圓寶鑑國師塔銘。書云於清凉殿陞座。吁經年
未久。何不稽如此耶。
愚堂開山遠忌頌  圓成國師三百年忌。愚堂和尚頌曰。二十四流日本禪。惜哉太半失其傳。
關山幸有愚堂在。續焔聯芳三百年。預示大愚和尚聞評論。大愚云。第三句須改兩字。愚
堂云如何。大愚曰。大愚亦在。何得言幸有愚堂在。愚堂笑肯。遂改曰。關山幸有兒孫在。
愚堂自賛像  後水尾法皇命畫工。圖愚堂和尚像。以烏丸光廣爲中使。詔愚堂。自賛。
堂曰。老僧無徳豈有此事耶。只詔難可拒焉。旦以和歌作賛。賛曰。安之波羅也比佐之久
多惠之乃里乃美知。不美和計多留波古乃於幾奈那梨。法皇嗟賞久之曰。朕曾詔一絲令續
他血脈。爲他有此氣象也。非愚堂者。豈能爲此語耶。像賛藏于内庫。後禁中火災。此
像滅矣。〔或曰江州澤山武士。岡本半平。藏此像賛。蓋是請愚堂和尚再寫者乎。〕
愚堂  愚堂和尚爲 後水尾上皇所遇敬焉。堂八十五歳。上皇復有召。堂之弟子雷峯。
捧五條絡子啓曰。老師年高矣。向後院參亦不可知之。上皇聞法亦年久矣。者回宜献之。
乃安絡子於師之懷抱。堂稍頷之久之。堂回寺解衣。絡子依然墮地。雷峯曰忘献乎。堂
曰。上皇歡遇。道話良久。但見其所詣。未到献此物之處。
(152頁)
愚堂血脈偈  寶鑑國師。嘗書一偈與道俗結縁。時名爲血脈矣。其偈四句字上重重書
之。令文字不可見也。偈曰。迷是此岸。悟是彼岸。迷悟兩亡。離此彼岸。〔此止〕 雪窓崔和尚。
常罵云。箇老漢魔魅人家男女矣。
愚堂賓主歴然  寶鑑國師。到尾州總見寺。北禪問兩堂首座齊唱。臨濟道賓主歴然。適果
器盛黄柑在國師前。國師採貳枚&M038391;出。
愚堂答曹山和歌  瞽山法を愚堂和尚につぐ。一時自在につりたる罐子を見て。瞽山和歌
をよむ。
もとよりも自在にありしくわんすだに。火宅のうゑになとてふらめく。
 愚堂國師かへし
火宅をも火宅としらてふらめくぞ。これぞ自在のくわんすなりけり。
愚堂撲蠅  愚堂和尚夏時蠅打を持て蠅を撲て云。老僧蠅を撲て成佛させ申す。
 傳燈録曰〔七ノ十八文〕廬山歸宗寺智常禪師&M002036;草次。有座主來參。値師鋤草。忽見一條&M032820;(蛇)。
 以鋤便钁。座主云。久嚮歸宗。到來祗見箇&M047714;(麁)行沙門。師云。是&M001244;(爾)&M047714;(麁)是我&M047714;(麁)。主云。如
 何是&M047714;(麁)。師豎起鋤頭。主云。如何是細。師作斬&M032820;(蛇)勢。主云與麼則依而行之。師云依而
(153頁)
 行之即旦置。&M001244;(爾)什麼處見我斬&M032820;(蛇)。主無語。
愚堂揮金興廢  愚堂和尚讓與濃川大仙寺。於嗣法僧某甲。堂附黄金壹百兩充修廢矣。
又捨黄金貳百兩。於濃川少林寺體道充修廢矣。又攜黄金五百兩。到勢州中山寺。建方丈
一基。餘金悉買田園爲食料矣。〔天啓云〕
雲居隱勝尾  雲居膺和尚。初住若狹州高成寺。〔昔時在十刹之數云〕國主京極若狹守。〔領二十五萬石〕禮遇最篤
矣。雲居一日。赴士家之齋。座客從客話曰。近國主與諸臣語次曰。令雲居改衣出世耶。
令瞽者某轉檢校耶。有臣曰。瞽者常侍君之左右。而能嬉君之意。請先之。雲居聞之起
而出外。遂不歸高成。直去國矣。顧侍僧命云。汝等回寺告檀家。交割什物明附與之。
然後散去。太守聞而大驚。馳使追之不及。雲居更野服。走潛藏于南都興福寺。又隱攝州
勝尾山。而混身於僕隷。人無知之。山寺毎冬造氷餅。雇居執爨事。衆悦其謹幹。爭雇
之。如此三四年。稍稍入覺之。寺僧愕而改加崇敬也。遠近請迎問法。其山二階堂彌陀像
讚。雲居製作。今猶刊行流通。在勝尾六七年。奧州太守。政宗公。望道風差使。去請
住松島瑞巖寺矣。勝尾山主僧某。親往奧州。詣瑞巖候問。且謝多年不敬。
居住勝尾時。衆爲造小菴號圓林房。此房至今爲妙心派。蓋山衆慕雲居道徳。故然。道
(154頁)
忠評虚堂語録於丹波龍潭寺時。圓林房主僧來。自請爲火頭。主大衆爨事。
雲居在勝尾賦一偈曰。三毒生時雙眼暗。萬縁脱處一身安。衲僧行履各知否。破笠健鞋天
地寛。
雪窓祭 雪窓崔和尚曾在江都。受井上筑後守之命。相伴。往長崎而降吉利支丹黨。依
此改邪宗受三歸五戒。而回正法。免刑死者不知其數也。今所存皆其兒孫也。三月二十
五日。雪窓和尚入寂忌辰。至今長崎之俗。三月二十五日。擧崎供養雪窓和尚。名曰雪窓
祭焉。〔瑞雲西河云〕
岩木了頌杜鵑公案  了首座者。奧州岩木人也。世稱岩木了。曾在物外和尚會下。衆寮
出頌題云。杜鵑公案。了首座夜入叢塚間。俯仰坐起吟到深更。乃得一絶云。啼血千聲
明覺頌。喚名一語克勤評。若逢大慧被燒却。飛入蜀山終此生。遂自誇曰。世可無等匹。
自此如心風。寛文年中猶在岩木。常傍浦口覽漁業。或採生魚自&M004299;(啖)。居無定處云。
出雲忍機辯  伯州要玄寺。開山黙底名忍。著弄泥集。其書斥破道春神社考。本名弄泥
丸。後要玄主某。&M012831;(携)之示紀州禪林寺虎林和尚。林改題爲弄泥集。又爲作序。
初忍首座。在備前岡山國清寺達源和尚會下。居第一座。于時權首座。〔後自號錐翁〕在備前州。
(155頁)
與忍首座贈答詩偈多矣。忍首座毎有齋會。出衆與諸長老問答。有一和尚常云。他日齋
會忍復出則我有所擒下。忍風聞之。適國清有齋會。諷經之後。果忍出自上位長老次第間
答。到彼一和尚不敢致問。踰位又自次和尚問答。一一問答畢而退。達源一時。竊命十
員禪客。及忍出衆。一時突出環圍致問。忍坐具打地曰。保宇路倶千尼槌一。其機辯此類
也。衆中稱出雲忍。後開要玄寺住。號黙底。一日振帚埃出。令學徒下語。不契。自代
云。巡人犯夜。又一老父。&M012831;(携)兒謁。黙底賜蜜柑。其兒半裂皮。父教兒問。曰有皮亦名
蜜柑。内實亦名蜜柑何也。兒適垂鼻涕。底云汝鼻亦名鼻。所垂鼻涕亦名鼻。義相同
米子城主。荒尾儀大夫者。伯耆國主老臣。其庭植大松怪異無比。欲示黙底令讃賞。而
特招之。黙底早知之。己到荒尾指松誇之。底無一語矣。歸寺告人曰。荒尾欲令我讃
賞怪松。我豈讃賞哉。〔雲樹通源云〕
了翁  了翁和尚者長曾我部之子。妙心派賜紫矣。住讃州高松寶泉寺。八十三歳而寂。
讃州太守源英公好佛學。自披袈裟集衆説法。曾賜寢衣眠單於了翁。一日太守招諸禪師
饗應。了翁因謝賜衣單。太守曰如此事不可説。了翁熟視太守曰。太守修行力増進。何
以知之。三輪空寂故。〔禪&M011728;和上云〕
(156頁)
東鐵  東鐵和尚。〔嗣法大愚〕住武城□□寺。元祿二年。其檀越□□守任寺社奉行。□□入寺。
告東鐵曰。某奉公命任寺社奉行。不同昔時。自今不得入同室語話。須隔室也。言
訖而去。東鐵束裝。隨後到□□守宅。呼老臣謂曰。檀越前來寺所告如此。然關山派下
風規。自古未聞如是。大燈國師。與天子對座。關山和尚爲慧玄藏主時。猶對天子如
此耳。請報汝主言。東鐵退寺去。其臣大愕云。請且待須臾。報我主必有所伸。東鐵曰。
我來告汝而已。無回寺之理乃出去。
 系曰光孝洪禪師。聞公廳長揖之議而不樂。打退鼓而出寺去。高風千古不可掩焉。今
 日復見東鐵矣。
太岳  太岳清和尚賜紫之後。因事不還丹波綾部隆興寺。徑東行住二本松一寺。城主
丹羽左京。請黄檗派高泉寓一寺。一時高泉太岳登城。高泉乘輿直到色待。太岳亦乘破輿
欲入城。時守門吏遏之。岳曰高泉乘輿到色待。而我何不得乘輿入門。吏曰。某未得
主命。恐坐之失職。岳曰。&M001244;(爾)喚扈從首來。即來。岳曰。高泉少年來朝。未經日本僧階。
我忝賜紫服。而初住敕願寺來。然不得與高泉同條。此日本僧階無補。日本僧階無補。
則城主之侍從官亦無用。如何。扈從首大駭。遂與老臣相議。令太岳之輿到色待矣。
(157頁)
又  高泉所行往往與禪規違背矣。太岳録二十七條。令人請高泉求其辨。而高泉一不
得辨白焉。爾後訴城主曰。某曾請城主禁殺生。然到今放鷹走狗無罷。又約爲我建立
伽藍。然到今不果。又太岳謗我而在城下。而不禁之。左京以此三條。令老臣告太岳。岳
曰初二條是高泉訴城主不于於山野。於第三條我素無謗他事。但禪家行儀據百丈清規。
山野爲徒屬嘗講説一&M010174;。故尋常誡徒屬。令莫隨高泉所行也。山野不敢向他派他門起
誹謗而已。高泉所我詰問不答於我。而訴之城主。此即如小兒爲人所打。不得報之。
還告其父母也。後日高泉爲城主祷雨不應。太岳受請祷有應。高泉辭城主歸去。
又  凡黄檗門派長老。三佛會二祖忌等。&M012831;(携)&M011940;杖入殿堂。高泉在二本松亦然。太岳曰。
凡上堂説法則接得人天。故可&M012831;(携)&M011940;杖入堂。今詣佛殿朝佛。入法堂朝祖師。却&M012831;(携)&M011940;杖。
渠欲接得釋迦如來達磨大師乎。可謂拍盲漢耳。
石頭  石頭名癡頑。但州八代人。〔武田之側〕父又右衞門。〔亡氏〕以所生子捨本邑無量寺瑞雪爲弟
子。雪剃度名癡頑。頑到十六歳見其師不學。密啓父欲求他師。父曰汝明日深夜來。頑
如教。父曰汝欲去別求師。實爲有器量。旦任汝意。生爲父子今與汝訣別。乃特設美
膳饗之。又授鳥目貳百紋。母曰遠方行脚此物太微。父曰不然。瑞雪和尚爲我香火院主。
(158頁)
頑今捨之即同捨我理。可徑追出。只忍耐成父子之義耳。汝去修學成畢。爲妙心賜紫和
尚。則可來見我。若不然莫再歸郷矣。言畢夜半追出。頑拜別父母潜遁去。意欲往土佐
州青原寺。青原南海和尚。初在但之瀧谷圓通寺。故頑知其才徳。直到大坂乘西舶。到
豫州松山天徳寺。天徳之主懶翁。爲作通關之符與之。頑越險路到青原寺通名。南海驚
自隙&M000510;(覘)視。乃瑞雪弟子癡頑也。延之相見。頑啓本意。南海許爲弟子。海賞其聰慧。十八
歳春賦律詩。海大奇之。二十三歳告海遍參諸方。在阿州衆寮。時越前大安寺黙印。聞
其名遣使召來附法。令補大安席。無何寂于大安。不及賜紫矣。
癡兀首座  癡兀首座。不知本貫。忠少年時。兀在養賢院。〔今性宣院〕又寓居保福菴。頗稱博
識。性愛花。春時京東西散盡。山崎有西行櫻。兀時時往見之。雨降捧傘。穿木履而行
矣。初菴於壬生。時時詣仙壽院。與禿翁和尚談説。翁常名言壬生。又目壬生兀。翁常
言。壬生來動我泓頴。蓋兀動談奇絶。翁有異聞。則援筆記之。禿翁當時以器識有名。
能下人如此。兀後移東福寺。寓居小菴。寂于彼矣。
團首座去傳宗寺  豫州浮穴郡上村有傳宗寺。屬州之大安寺。〔妙心派〕傳宗寺有大櫻樹。其
花泰山府君。〔櫻花之名〕方春時花發。士庶群來賞之。至接其枝有名傳宗櫻者。有團首座住此
(159頁)
寺。一時松山城主隱岐守。來覽之席花下。遊賞酒燕。餐魚鳥肉頗狼藉矣。太守還後。團
特不意。欲持大斧來截樹。纔下一刀忽返思曰。不用截樹。我須退此寺。捨斧賦一
偈。而貼壁徑出去。其偈曰。溪間山淺懶容躬。日有群鴉噪嶺嵩山。玉鳳丹心霄漢思。高振
逸&M028776;搏春風。聞後之雲州住雲樹寺。補妙心第一座。號大令云。又傳宗之櫻樹。今枯無
蹤矣。
慈仙〔附〕 傳宗寺。尋有慈仙住焉。本東國水戸人。十三歳出國行脚。後來豫州住傳宗
矣。仙躯幹偉大有膂力。日日讀誦法華至能諳誦。又能書。爲人書法華三十餘部。曾書
五部大乘經。又巧雕佛木像。又善畫圖。州長善寺涅槃像。即慈仙之所畫也。
寳林退永久寺  元祿四年辛未春。相州小田原永久寺寶林〔名惠充〕退院。初永久寺在肥前唐津。
提山和尚住焉。後國主移在小田原。其寺隨檀主而遷。寶林嗣提山法住永久。寶林道
學並優。道俗歸化。城主大久保加賀守。特遇之。城主子名安藝守。不信佛法。自提山
已來。正月賀状書某守殿。直上某守。不自家老傳上。寶林依舊例。安藝守看書名不喜
言。諸寺皆書某守樣。旦命家老名傳達。而今寶林直達書而書殿。又聞渠平居集武士。
説佛法魔魅人家。尤可惡。乃却書及賀儀不受納。寶林聞曰。我雖攀舊例。國守之息不
(160頁)
可沮其令。乃自退不出門。安藝守聞之而駭。令人恕之。寶林即出展正月之賀歸。即日
退院。一城大驚追之不及。太守請于提山和尚定永久寺繼席。是時提山退隱龍安永久院
矣。
麟山知死  尾州常高寺。麟山和尚行履異常。寺去名護屋五里。一日訪總見寺霖翁和尚。
贈平居所著袈裟。是某遺物。請納之。明日回常高。又發使于總見曰。請來山。霖翁
怪之偕使至常高。倍麟山剃髪曰。剃髪事畢相見。請旦待矣。剃髪畢沐浴。著袈裟端坐而
寂。
柏翁救狗  尾州總見寺柏翁和尚。一日傍河行。忽簾包物而流來。熟視狗。出首示苦。
柏翁乃命僕牽近出狗。狗搖尾太喜。翁曰汝作何惡爲此苦死。携歸養之。翁遷化之後與
食不&M044022;(飽)。二七日之後。自赴水溺死。
 系曰栂尾明惠像傍。有木狗像運慶造。相傳明惠常所愛。明惠入寂葬&M025459;之後。其狗毎自
 往廟上悲啼。七七日之後。自斃于廟上云。明惠傳記不載。
龜岳和尚爲少女説成佛法  丹後州□□大守。少女八歳。曾見龜岳和尚曰。請教我
成佛之法。岳曰。姫即是佛。不要外求。女合掌自喜焉。啓父太守曰。龜岳和尚爲吾説
(161頁)
成佛法。請以出世報此恩矣。太守乃資財出世于妙心。〓奉敕再住之儀。儀已畢三日。
龜岳忽患胸痛不醫。寂于安下處瑞春院。辭世頌曰。
幻身寄幻界。五十有餘年。出世與入滅。抛却瞎驢邊。塔于瑞春。〔太守不久遷領地。今在豐前州中津城。〕
萬拙夢賦偈  大雄院萬拙禪師。時時看法山大藏。一夜忽夢。將臨死。夢中書遺偈云。
未了轉輪。逢三會春。彌勒彌勒。全身全身。
的首座説黄檗風  的首座。面目峭峻。人目爲毒的。的曰甚好名我。自亦以毒的稱矣。
一時在黄檗山禪堂。明僧南源語曰。日本禪亡。如我老和尚之禪。不亦可尊哉。的曰然。
我亦知。日本禪不及之。然某關東人也。濟洞二家禪師。間(ママ)有耕田博飯過日時者。以直
&M034350;伽梨掛田邊樹枝。白執鞭使牛。望之風規高古。不可以餘宗求之。某甲唯今掛錫於
此山。飫覽隱元老漢禪。夏了則欲起單。見其家風。有問答説禪如禪者。忽高唱彌陀佛。
有如淨土宗者。忽亦有結印指畫。如眞言宗者。要之如開雜貸舗。亦不見高古之風規
矣。南源黙然。
恕首座  紀州吹上寺。逸堂和尚之徒恕首座。眞率無比。堂一日告曰。汝欲理會祖師禪。
則須看閲濟録一萬遍。堂寂後。恕去熊野住菴。一依堂所告。數年之後到渡邊海藏寺
(162頁)
自言。我老師所囑如此。到今日果知不誤言矣。恕轉妙心前版號雷動。
 忠曰。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童蒙須知十一文〕祖師言句雖非世典之比。其研精覃思之功不
 空。如此學者須長遠諄切而已。
天龍長壽  勢州正覺寺鳳首座。自號天龍。丹波州青砥人。到寶永八年。享年一百六歳。
別傳  濃州別傳者。齋藤龍興之歸依僧。嗣法於龜年。住岐阜傳燈寺。別傳假義龍之威。
欲令國中門派諸寺。講正月賀禮於傳燈寺。門流諸老怒而退院。去國者多矣。別傳乘傳
燈之繁榮。欲就傳燈行出世僧職等。妙心之衆訴義龍擯罰別傳。削妙心之籍焉。黨于
別傳者。龍谷竊上京。欲燒妙心之殿堂。妙心之衆覺之棒殺于門外。
 濃州武義大智寺主龍潭曰。有別傳亂記一卷。
南海〔宗派東海三十七文〕 南海名慧俊。本京師之産。僑居妙心大光院。有聲明之名。撰回向集。〔六卷〕
善書。大光院額其筆也。又善畫。曾畫觀音像。上 後水尾法皇。法皇製和歌書賜之。後
嗣法大牛覺。住但州瀧谷圓通寺矣。適土佐州青原寺缺席。妙心大通院。擧海補青原席
賜紫矣。寂于彼寺。南海遷化之後。青原失火。後水尾所賜和歌燒矣。
愚堂議隱元  寶鑑國師在華山日。大春貞公省覲。〔貞嗣密雲密雲嗣愚堂〕國師曰。汝自何處去來。
(163頁)
貞曰自普門隱元會裡來。國師曰。汝但貪得香美飲食。曰某不敢爲口體。國師曰彼間有
議老僧者耶。曰有。或謂國師是日域禪門大老。不猥來見隱元。是令吾國佛法重矣。或
謂國師不何出來。勘&M012779;(檢)他是正是邪矣。適國師爐前向火從容謂曰。龍溪等年稍老矣。何復
不知大體耶。山僧今日。我國禪門大老。雖徳不足嚮。隱元何不一來講相見之禮儀耶。
異國僧不知法門軌則也。如此。山僧自續關山正宗。何遽往見他。作沙彌童行之爲耶。
又聞隱元上法山到開山塔。將設禮拜。侍者遏曰。關山道眼明不明。未可知。無拜而可
也。元乃不拜。是果何所爲。
 道忠曰。隱元來朝。與古昔蘭溪竺仙清拙諸大老風規大別。唯是狂妄跨大。寶鑑之所
 議。最得道理也。
名目
暖席  凡借他寺院房舍。或修法會。或辨齋供。則須納暖席錢於某寺院。暖席字。出文
子及淮南子。
瑯邪代醉編〔二十卷四文〕曰。文子云。孔無暖席。墨無黔突。淮南子云。墨子無暖席。然則席不
暇暖。墨子亦然。韓昌黎特引用文子爾。
(164頁)
展待  杜甫詩集〔五言律二三十四文〕題云。范二員外&M039198;呉十侍御郁。特枉駕闕展待。
連署  署華押也。
經國大典註解後集下〔四十七文〕云。押署也。以草書名爲押。古者書名。破眞從草。取其便
于書記難于模倣。復有不取其名。出于機巧者。唐韋陟始以押字爲記。
文献通考五十一〔七文右〕曰。同押連署状。
日工集二。〔五十三文左〕
平家物語七〔廿文〕有平家山門連署卷。
眞前  傳燈廿五〔卅五文〕清錫章曰。有廖天使。入院見供養法眼和尚眞。乃問曰。眞是什麼
果子。師曰假果子。〔云云〕
舊住  忠曾爲副寺時。與住持太嶽和尚〔有博識名〕胥議。定此目矣。
 法華經神力品曰。舊住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
行卷  堯山堂外紀廿七〔十四文〕曰。唐擧子先投所業於公卿之門。謂之行卷。
 忠曰。是全非宗門行卷之義。
本山 本寺  本有二義。一根本對枝末也。所謂本寺末寺是也。二自指辭。譬如山城州。
(165頁)
自指云本州。餘州皆然。
傳燈九〔十二文〕廻寺。 又廿五 百丈常章本山。又廿七〔十五文〕本寺廚中。
僧寶傳二〔廿九文〕雲居簡章曰。建塔于本山。
敕修清規上二〔廿五文〕退院云。若留本寺居東堂。相繼住持者。須當盡禮温存。又上二〔廿七文〕本寺
首座。〔云云〕又下一〔五文〕在本山當預侍者名。又下一〔廿文〕本山辧事。〔云云〕又下二〔八文〕方丈小座湯
曰。本山辧事諸方辧事。
物初&M036878;語二十〔二文〕甘露寺重建海門閣疏序曰。本寺選僧堂。元有海門閣。廢久矣。
大休念禪師自著塔銘云。由建長至壽福。至仍於本山之巓。造無生塔。
敕使  杜氏通典百三十五〔十三文〕曰。敕使榮贈諸王。〔云云〕又〔十四文〕曰。敕使榮贈外祖父母。〔云云〕
謝疊山秘笈新書七〔四十一文〕奉使部曰。敕使柳公綽奏。敕使衣緋紫者。所乘至三四十騎。黄緑
者不下十數。
打給  清拙清規〔六十二文〕栴檀軋須知曰。打給粥飯。打炭打水。
○打字。歐陽修歸田録辯。予葛藤語箋〔一言〕詳引。
削籍  明通紀集略〔四卷六十四文左〕云。前都御史。高攀龍死。有遺&M078863;(疏)曰。臣雖削籍舊屬大臣。〔云云〕
(166頁)
入堂  禪苑清規〔一卷七文左〕
當山  雲門録遺誡云。吾自居靈樹及徙當山。凡三十餘載。大慧普説上〔廿四文〕曰。遠詣當
山。
虚堂寶林録〔廿九文〕曰。應菴師祖。昔日謝事當山。
當院  傳燈廿五〔卅三文〕法安章曰。此日奉命令住持當院。爲衆演法。
暗報  再住新命。入寺已前贈臂綿於諸執事。古此謂暗報矣。〔牧水禪師云〕蓋暗報告。欲宣力
成事也。其目不好。今時不言此目却是也。
 予按。私請人住山曰暗封。見于藏叟摘稾。〔下卷十五文〕又見于釋氏資鑑。〔十一卷廿七文〕凡妙心出世。必
 依 綸命。然先私選請。然後請 綸命。近于暗封也。恐暗封誤作暗報也。而贈幣謝
 暗封也。其目固不善。
月俸  古老維那。毎月常住給米八升月俸錢貳錢伍分。余初維那時。猶有之。後年増加
稱衣料。
幣禮  敕修清規〔上二文〕開堂祝壽云。郡縣遣幣禮請。
一家宴  入院不請他山。稱一家宴。
(167頁)
 物初智門録曰。山僧未免作一家宴。以當賞勞。大應崇福録下〔三文〕曰。五祖云。今日結
 夏無可供養大衆。作一家宴管待諸人。遂擧手云。羅&M004631;招。〔云々〕
又作一&M040087;(宴)。五祖演和尚録〔古宿録ノ廿八文〕曰。結夏無可供養大衆。作一家&M040087;(宴)管顧諸人。遂擡
 手云。&M004631;邏招。&M004631;邏搖。〔云云〕
又作一家燕。古林永福録。〔卅六文〕引五祖作一家燕。又作一家筵。古林小參〔廿一文〕曰。開東山
家筵。
依違  綸旨中。有依違字。
詩經小旻篇曰。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
亢倉子賢道篇曰。若天子依違。大臣回侫。之求士也。則内忠外僻。情毒言和之材至。
事物紀原一 主上曰。司馬遷作史記。凡指斥君尊。皆依違不正言。但稱曰上。
事文類聚別集廿〔三十一文〕曰。聞見録云。王荊公改新法目爲生事。曾魯公以年老依違其間。
〔云云 有生老病死苦語〕
又見類苑六十語。〔五文〕
集事淵海三〔三文〕引金史曰。世宗在位久。熟悉天下事。思得賢材與圖致治。而大臣皆依違。
(168頁)
苟且無所薦違。卓氏藻林八 通用類注。依違不决之意。
和市  忠曰雙方相和。而市易物也。
經國大典註解後集上〔卅五文〕曰。和賣兩順曰和。出物曰賣。
貞觀政要十〔卅五文〕曰。和市之物。不絶於郷閭。
東都事略五十四〔二文左〕夏竦傳云。彼既絶中原賜予。〓其縁邊和市。
省括編廿三。〔十一文〕英宗朝。韓&M021062;議。停其歳賜。絶其和市。
事文類聚外集十一。〔十二文〕刺史部曰。元結請免百姓所負租税。及租庸使。和市雜物十三萬&M027607;(緡)。
集事淵海一。〔卅九文左〕同六。〔卅四文右〕
通鑑。
白氏六帖九十六。〔十九文〕
北&M059815;(澗)文集二。〔九文左〕郡徼和糴。
稽古略四。〔七十五文〕引金志和市。
 ○若作利市則我山所言義通。
 風俗記云。利市言商賈初出喝釆也(尺牘奇賞四卷廿八文引)俗呼小録〔二文〕曰。喜事爲利市。〔注〕利市出易。
(169頁)
大居 星 猫脚  妙心總簿稱三方爲大須惠。蓋大居字也。托茶湯器。圓器〔曲檜片造高五六寸〕
稱爲星又果器。名縁高。縁高四方有長脚者曰猫脚。皆用檜薄板造之。
侍者勤舊  大徳奏聞状稱大燈。爲侍者耆舊 是訛也。可言侍者勤舊而已。

門流初入室者曰初發心。華嚴經曰。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莊嚴記。〔七文〕至相大師發菩提心章曰。
略有三種。一相發。二息相發。三眞發。〔乃至〕眞發者。菩提眞性由來己體《也》。捨彼異求。實相
現前故名發心。
山隣  五岳人自稱叢林。稱大徳妙心爲山林。以謂
貶稱之。故五岳人。作大徳妙心長老。
入寺疏。往々有山林語。自謂。吾五山以公方之制稱五岳。自餘不齒列刹者山林也。不
得稱叢林。故杲天和尚。〔景堂之孫〕住妙心疏。東福芳叔〔不二岐陽之子〕製之。有徳重山林。話行湖海之
語。達源和尚。妙心入寺疏。五岳僧某製之。又有徳。重山林之語。性天和尚。妙心入寺
疏。建仁安公製之。有山林聞鐘鼓之聲之語。蓋昏於理也。夫禪刹各有山號。而各稱叢
林。大徳妙心。若受山林之稱。則五山亦山林也。故山林非爲貶稱。故支那五山。亦有以
山林稱之。玄極圓菴集。木菴再住天童。京城方外交疏云。聖人同一心。豈分竺乾洙泗。
(170頁)
天下無二道。何論鐘鼎山林。〔止此〕蓋鐘鼎謂儒在城闕。山林謂繹在佛寺也。夫天童五山之
一也。而玄極於住天童者。言山林如此。故非爲貶稱矣。〔日工集二卷十三文〕昔義堂住報恩時。駿州
居士來。話及天下事。堂謝曰。不是山林者所議也。蓋山林對城市語也。苟強爲貶稱。則
大徳妙心天子願寺。五岳人居公方之寺。不可貶稱天子之寺。又其山門同門疏。雖假五岳
人手。實自山門發。自同門發。是爲山門人同門人。而自貶自譏也。並近乎&M011172;愚矣。我
聞于先師。大徳妙心是五山之隣封。故稱山隣。五山人作山林字。以爲貶稱訛矣。嗚呼吾
山不乏人。而及製入寺疏。請五岳人。拜請七八度。方許可之。予少年時聞古老言。吾
山再住儀軌稍備矣。請製疏於五岳。自取貶剥非也。若言舊例疏必自五岳製之。不許
餘刹自製。則無疏足矣。況吾山有龜年國師自作疏文例。雖自製之有何不可耶。
恢門和尚云。五岳人製大徳妙心入寺疏。往々寓貶意。某人歴住某山。五岳某製疏云。雙
徑地平五峯天高。是以五岳爲天高。以雙徑比大徳妙心兩山。配地也。
幾百貫  凡古券曰。幾百貫者。其百貫者當黄金參拾五兩。
 龍安寺古法眼畫大幅參幅。舊大徳寺瑞峯院佛壇之壁畫也。元祿初年贖得之價三百貫也。
 當黄金壹百零五兩。
(171頁)
職錢  忠按。前堂後堂藏主知客等納職錢者。納陪寮錢香錢之例也。
 敕修清規。〔下二二文〕 新掛搭人點入寮茶云。新掛搭人入寮後。照例納陪寮錢若干。
 又〔下ノ一卅八文〕掛搭云。堂司行者率香錢寫小榜云。〔新歸堂首座。各率錢若干買香謝掛搭。堂司行者取覆。〕收香錢足。交侍者
 納方丈。
延黒延判  古有此算法。忠少年時猶用之。凡庫頭。及諸派輪番之所。皆用此法。
 旦如靈雲院寛永元年甲子帳曰。
  白米都合四石壹斗七升貳合
  延判五石六合四夕〔前白懸貳刻者也。前白壹升貳合升之積故。〕
  延黒六石七合六夕〔延判懸貳刻者也。白米以黒米相渡故。増貳刻也。〕
俵錢  昔年日單作俵錢。後生不知義。妄改評錢非也。
 南堂本覺録〔五十二文〕曰。設&M044486;飯俵&M036979;錢。
宋史志百廿九〔廿五文〕食貨志曰。潜察府界俵錢事。
扁額  微笑菴  方丈  毘盧藏
 護法録五〔七文〕毘盧寶藏。
(172頁)
龍峯山  大燈與開山印證。法語尾書云龍峯山。蓋大徳寺本稱龍峯山。後改峯作寳。或
謂峯山累語。然天竺震旦日本稱峯山者。不勝悉數。今録一二。
 鷲峯山 靈鷲山稱□□□。見寳積經卅五。〔一文〕又施護譯心經云。王舍城□□□中。
 龍峯山 一統志六十一。〔十九文〕□□□在&M032418;州北八里。
 高峯山 方輿勝覽四十一。〔七文〕
 龜峯山 江西名勝志六。〔廿一文〕廣信府□□□。又廣東名勝志一。〔十三文〕龜峯山。
 寶峯山 江西名勝志六。〔廿二文〕
 安峯山 六學僧傳五。〔廿一文〕
 三峯山 傳燈四。〔廿七文〕
 雪峯山 東山録。〔二文十文〕
 神峯山 日本在攝州。
大應録行状。〔録下四十一文〕虚堂送行跋云。語龍峯會裡家私。〔止此〕龍峯謂徑山。〔虚堂徑山後録一文〕大燈蓋依此
 語。山名龍峯。而後改寶耳。
 或謂初名龍峯後改龍寳。此子臆説無據。如雪峯龜峯。皆單字名。今龍寳山二字名。而
(173頁)
 不可言龍峯山。余曰汝輩所觀如杯水。其所未觀如溟渤。何言必二字名。而不可稱
龍峯山。明極俊禪師録偈頌〔七十二文〕云。瑞峯山與福山隣。此借建長圓覺二老韻。自述頌中
句。乃瑞鹿山稱瑞峯山。福山巨福山也。豈非二字名裁上一字稱之耶。

(174頁空白)






「第八巻」に進む
「第六巻」に戻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