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頁)
正法山誌 第八卷
龍華道忠撰
境致
花園社 續古事談。神社の部に。祇園の事を記して次に云。後冷泉院御時。世間さはか
しかりける年。ならびの岡の邊に。社をつくらばしつまるへしと。示現ありて。兵衞府生
時重を。はしめて六衞府のものとも社をつくりて。御靈會をこなひけり。花園の社とそい
ひける。
花園左大臣有仁公 平家物語四。〔三十六文〕後三條院第三王子。資仁親王ト申シハ。御才覺勝テ
御座ケレハ。白河院イマタ春宮御時。御位後ハ。此宮ヲ即位參ラサセ給ヘト。後三條院御
遺詔有シカトモ。白河院如何被思召ケン。終位ニハ即參ラサセ給ハズ。攻テノ御事ニヤ。
資仁親王ノ御子ノ宮ニ。源氏ノ姓ヲ授ケ參ラサセ給ヒテ。無位ヨリ一度ニ三位ニ叙シテ。
軈テ中將ニ成シ參ラセテ。三位ノ中將トゾ申ケル。一世ノ源氏無位ヨリ三位スル事ハ。嵯
(176頁)
峨皇帝御子。陽成院大納言完卿ノ外ハ。是レ始トソ承ハル。花園左大臣有仁公御事ナリ。
正法山十境 萬歳山 鷄足嶺 拈華室 高安灘 齊宮社 宇多河
百花洞 度香橋 南華塔 舊籍田
萬歳山 萬歳者。吾山稱雙岡也
岳珂程史〔九ノ十四文〕曰。萬歳山瑞禽。艮嶽初建。諸巨&M021276;。爭出新意。事土木。既宏麗矣。獨
念四方所貢。珍禽之在圃者不能盡馴。有市人薛翁。素以豢擾爲優場戯。請于童
貫。願役其間。許之。乃日集輿衞鳴蹕。張黄屋以淤。至則以巨&M014608;(槃)。貯肉炙梁米。翁
傚禽鳴。以致其類。既乃飽飫翔泳。聽其去來。月餘而囿者四集。不假場而致。益狎
玩。立鞭扇間。不復畏。遂自命局曰來儀。所招四方籠畜者。置官司以總之。一日
徽祖幸是山。聞清道聲。望而群翔者數萬焉。翁輒先以牙牌。奏道左曰。萬歳山瑞禽
迎駕。上顧罔側。大喜。命以官。&M036876;(齎)予如厚。靖康圍城之際。有詔許捕。馴&M026750;者。皆
不去。民徒手得之。以充&M044072;云。
鷄見嶺
拈華室
(177頁)
高安灘 高安灘者。渡香橋之上流也。
齊宮社
宇多河 宇多河者御室川也。雙岡西流者也。蓋御室者 宇多天皇間居。故今稱宇多河也。
〔絶同云〕
雍川府志〔九ノ二文〕云。在妙心寺東。出自宇多野。又宇多野在御室山北。
葆雨曰。御室在妙心北西。然則在妙心東者。非宇多河也。
百花洞 百花洞者。大雄院之南東林院之北。有深谷。是即百花洞也。又百華洞者。今之
龍福菴與大雄院之間。深洞也。
度香橋 中華天童山。有度香橋。〔江湖集上天童侍者注〕又王荊公句云。溪深樹密無人處。唯有幽花
度水香。〔江湖集下廿一文〕
南華塔 南華塔者。吾山南望東寺塔。爲吾山之境致稱南華塔也。南華者慧能大師事縁。
又山望東寺塔。爲法山境致。
廣燈録七〔十四文〕六祖章云。寳林神龍中曰中興。後三年曰廣果。開元九年曰建興。肅宗曰
國寧寺。宣宗曰南華。有達磨祖師所傳袈裟一條。西域屈&M023307;布。云々
(178頁)
大明一統志七十九卷〔廿八文〕曰。南華六祖置衣鉢處。
續燈。芙州大溶山保福殊禪師〔嗣白雲端〕章曰。南華塔外松陰裡。飲露吟風又更多。
舊藉田
周祈名義攷四〔十文〕曰。耕田。〔耕音瘠〕多作藉。風俗通曰。古者使民如借。故曰藉田。鄭玄
曰。藉之言。借也。从艸。作藉。字與訓。皆非也。國語宣王不&M028945;於千畝。月令藏帝
&M028945;於神倉。从耒昔聲。作&M028945;。按玉篇鋤&M028945;也。天子親耕。有事於鋤。故曰&M028945;田。
盧植曰。藉耕也。引左傳郵人藉耕。意雖得。而字不免於誤。一曰。藉蹈藉也。謂天子
親蹈之也。亦通。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孟子助者藉也。則當从艸作藉。
殿堂
微笑菴前唐門 後小松院。〔百一主〕以皇居之門寄附妙心寺。妙心以爲敕使門。後移爲微笑菴
前之門矣。別新造敕使門。
微笑菴 微笑菴嘗改&M086774;瓦。古瓦中有款識。作東福寺三字。而東字在左。蓋古我山買求
東福古殿。爲塔前之堂耳。牧水座元。〔養源〕即住座元。〔大心〕親覽其瓦云。
(179頁)
「東福寺」
微笑菴額雪江和尚書。
開山享堂 開山享堂。舊在今之帳外板床處也。及開山三百年忌。預修營享堂時。退
之在今處。舊享堂之處。作板床。施前階焉。深夜發力夫掘地。潤宗和尚〔金牛院主〕監之。有
二大甕。乃在東者開山骨殖。在西者華園帝尊骸也。仍移二甕於今之享堂。開山尊像左右。
而造石塔二。即東爲開山塔。西爲華園帝塔。
後年移華園塔於玉鳳院。尊像之東。復按二甕事。依舊遷開山像之西而已。
凡住持者供齋時。出帳外。而設拜必避中位。西邊斜展坐具。爲舊規矣。蓋今之帳外
板床。本&M025459;靈骨處故避之。
涅槃堂 涅槃堂者元在大心院。而景川和尚影堂也。常住購取爲涅槃堂。安涅槃像。左
右安入牌祖師之牌。〔初入牌租師牌。在佛殿祖師堂西。後牌多不可容。仍安此堂也。〕
玉鳳院唐門 大坂淀岸右衞門太郎。揮金造之。
麒麟閣 舊在玉鳳院。今亡。
(180頁)
漢宣帝。圖功臣於麒麟閣。
貞觀政要〔九ノ廿八文〕徐惠上疏曰。窮奧秘於麟閣。盡探&M036920;於儒林。冠注云。麟閣即麒麟閣。
蕭何所造以藏秘書。
麟徳殿 玉鳳院方丈名麟徳殿。又王鳳院室中名麟徳殿。性天和尚歴住入院時。南禪寺
正的院勤長老。告性天。蓋在五岳記録。而我山失此名。
傳燈録七。〔六文〕鵞湖大義禪師章曰。唐憲宗嘗詔入内。於麟徳殿論議。〔云云〕
僧史略下〔五十五文〕曰。唐徳宗誕日。御麟徳殿。命許孟容等。登座與釋老之徒講論。
宋喩文豹唾玉集〔郛廿三〕徳宗毎年生日。令僧道及給事中等官。大論麟徳殿。相與問難
&M036876;(齎)賜有差。時以爲上儀。白樂天有三教諭衡。我朝聖節昇座本於此。
釋氏通鑑十。〔九文〕唐憲宗三年曰。詔柏巖惟&M010857;禪師。居章敬毎歳入麟徳殿論道。
陝西名勝志一。〔廿八文〕長安縣大明宮内有麟徳殿。
玉鳳東碑堂 玉鳳東碑堂嚴有院殿贈正一位大相國公 尊儀
正一位臺徳院源公 尊儀
東照宮大權現
(181頁)
大猷院殿贈正一位大相國 尊儀
忠曰。以廟位論之。昭東穆西。東照牌安正中。臺徳昭。〔在東〕大猷穆。〔在西〕嚴有又昭。〔在東〕
今嚴有在西非也
玉鳳院西牌堂
豐國大明神
總見院殿贈一品大相國泰巖大居士臺靈
大雲院殿贈三品羽林高&M008295;(巌)大禪定門神儀
祥雲院殿玉巖麟公神童臺靈
慧林寺殿機山玄公大居士神儀
玉山龍公居士神儀
春山花公居士神儀
總見院信長也。大雲院信長之子信忠也。信長自殺于京都本能寺之日。信忠亦自殺于
二條御所。〔予長汀布嚢中詳記〕
祥雲院 祥雲院殿玉巖麟公神童者。秀吉公之子。而秀頼之兄。名棄君。又稱八幡太郎。
(182頁)
母淺井備前守長政之女。秀吉公取爲妾而生棄君。以石河伊賀守〔今其子孫在因幡〕爲傅。秀吉公。
逾五十歳始得棄君。喜甚。諸侯爭献祝儀。
棄君甫三歳而薨于伏見。葬于妙心寺。號祥雲院玉巖麟公神童。〔或曰此時妙心住持者。海南和尚乎。〕
秀吉家語中〔三十一文〕曰。天文十九年四月。秀吉妾淺井備前守長政女。生男子名曰棄〔云云〕秋
棄君早世。
家譜大訛矣。棄君三歳而已。見南化和尚陞座。〔智勝院有録〕
懲&M016750;録〔三文〕曰。秀吉抱小兒。〔云云〕蓋棄君也。在辛卯年記。
若依家譜則生歳即亡也。生歳天正十九年辛卯也。
○傳説秀吉公。棄君亡後快快不樂。仍起高麗征伐之事。蓋欲以忘鬱憂也。
祥雲院魂屋。〔在玉鳳東〕本在今所在之南二丈許矣。開山三百年忌之修營時。退之在今處。〔像乘船。其船棄君平生玩具也。或依此云舟遊墜溺而亡者妄也。〕
或曰祥雲葬亡時。直指諤和尚有掩壙語。〔未得之〕
祥雲寺 智積院 秀吉公東山麓〔在大佛殿東南〕建祥雲寺。請南化和尚住持焉。〔祥雲出執事一人。令預妙心評席。〕
遷化後。以祥雲附某藏主。〔失名。或曰某藏主者。秀吉門族名。或曰織田常信之子也。〕其人年弱。故南化令海南〔南化法子〕傅之。或謂
(183頁)
海南有奪自住之意。依此本山南化派。黙擯海南。海南退去矣。某藏主後還俗矣。於是
祥雲空席。公方遂變禪爲眞言宗。改寺名爲智積院矣。智積院方丈。又厨庫皆舊祥雲寺
也。〔天和二年壬戌七月十四日火災。方丈厨庫皆燒失。〕
天使門 説心和尚住山時天使門成矣。〔説心住駿州清見寺〕
蓮池 山門南蓮池。慶長十五年庚戌鑿之。自其已前行者之宅在此處。鑿池時移其宅於
門外。
山門 鐵山和尚住山時。山門造營始成。歳旦作偈曰。烏藤拍手叫令辰。五百僧房萬物
新。東序歌花西序月。山門起舞洛陽春。于時慶長四年己亥歳三月造營。功畢。〔大龍院藏鐵山録〕
預歳旦祝之也。
太原和尚在駿州。一時將牧溪畫三幀。〔觀音左右猿鶴〕與永樂錢五拾貫文致于妙心。曰二物欲一寄
捨於大徳。一寄捨於妙心。請揀其所可留者。于時妙心未有山門。輿議納鳥目。以爲造
營之本矣。太原便以三幅畫寄于大徳矣。妙心子陪其財本。建山門閣下。如上閣。時
天子後陽成院。賜初住十人職錢。充營造之費。依此得全備矣。
見桃録。歳旦上堂〔未知何歳〕有僧出衆。〔問答〕進云。茲承 今上皇下綸命。建立吾正法門。可謂山
(184頁)
中雨露新。師云從這裡入進云。與麼則上皇於上方。趙王於趙老。古之今之豈有優劣。
〔云云〕
永樂錢十貫者。米四石八斗價也。〔土佐谷氏俗説贅辨續編云〕五拾貫紋者。貳拾四石之價也。
閣上觀音像前。安善財童子像。華嚴普賢行願品第十六〔三文右〕曰。&M016752;(毘)瑟底羅居士。普善財言。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云何
學菩薩行。修菩薩未知。〔乃至〕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放閻浮檀金。妙色光明。起無量色寳
焔網雲。及龍自在妙莊嚴雲。以照善財。即舒右手摩善財頂。告善財言。〔云云〕
佛殿 龜年和尚住山時。猷都寺〔保福開基〕主山中事。創造佛殿。其支行籍現存于本山。本尊拈
花釋迦像。鄭都寺揮己財造之。
臺盤座元云。天正十年壬午之秋。月航和尚住山。明年癸未。佛殿稍成矣。月航和尚製上梁銘
云。忠曰蓋造營。始于龜年住山時。而於月航住山時落成歟。其上梁銘。探索佛殿
無之云。
大權修利像。〔手加額 大坂大仙寺湛月和尚。住妙心時寄進。〕
大佛師仲圓造。〔造東山大佛新木像者。〕
(185頁)
佛殿前。古植柏樹。〔今植四松〕
大休和尚亨祿四年辛卯。妙心歳旦上堂禪客出問云。此山近移柏樹於法堂前。〔云云〕蓋古佛殿
兼法堂。故云法堂前而已。
法堂 古無法堂時。兼佛殿而爲法堂。〔常住有古之法堂修造帳。即今佛殿也。〕佛座左右圓柱掛大法被。而掩佛
像爲法堂之用矣。壇前及壇東西皆有階。〔今爲法堂之階〕入院之時。佛殿語畢之後。佛前掛大法被
而爲法堂。住持自階登座唱祝聖等。開山忌亦同之。
今之法堂。開山三百年忌之前新造焉。
法堂大梁 妙心新造法堂。先索大梁。乃衆議云。若得長七間半末口三尺者足矣。
日向國伊藤氏領内。自古出松材。〔世稱日向松最好材〕今之伊藤殿。妙心派檀家。又大心院單嶺座元。日
向州産也。令告其國吏。索其材 則可事遂價亦廉也。終如其議矣。出大松二本。長
九間半木口徑五尺五寸。本末齊等。二本之價拾七貫目餘。毎一本用樫板釘木左右。浮海
中。舟子數人在木上。搖櫓。又別設船牽之。著大阪。自大阪牽淀川到淀城。自此駕
車牽之。毎一本牛七十頭。向大宮通。言上所司板倉周防守殿。蒙其許可。而出二條城
馬場。自此少東向堀川西邊。此時路有伏樋。而人不識之。忽車輪陥而不動。行者能澤。
(186頁)
奔走前後。直詣所司。申其状且云。今日不能擧輪。願一夕逗留。明日必起牽而不移時
矣。所司素歸嚮于妙心。許其所訴到明日。自堀河西邊索進欲入于下立賣。木轉西時可
壤南側宅。故預告角宅曰。宅壞則後可速改補。請暫退家内人。遂遶牽達于妙心矣。其
揚木遣謠者名三三郎。少年美麗音聲瀏亮。悦役夫。即日市人造圖繪。賣于肆中。
法堂柱 有花井紹隆者。啓衆曰。富士山麓出樫木。法堂之柱可用之。然則此一件請
一任某甲。索得好材價賤者。爲貴山一助焉。遂如其言。
法堂金剛垣 延寶七年九月。法堂四方扉内造金剛垣。防觀法會者濫入
法堂畫龍 法堂覆&M015534;畫龍。狩野探幽法眼守信畫之。守信毎日。攜桂山長二來。相與計
畫。長二鑒古畫得精妙焉。于時山中胥議云。東福法堂龍畫於紙。而貼板上。經久脱落。
吾山之龍。要直畫板上。以此請于守信。即連張板斜靠進前退却揮毫施墨彩。手面皆被
墨汚焉。畫畢而張之方點眼晴。俄有風雨。人以爲靈異焉。本山謝以白銀貳百枚酒樽拾
擔。守信初意計。謝儀可及千枚二千枚。忽見此以爲薄少。而不敢受納。乃曰請用畫勞喜
捨于本山。不用謝儀。乃却去。
系曰吾山法堂畫龍。五岳大徳不可比並。凡日本無復匹敵也。中華天慶觀李懷仁所畫。
(187頁)
亦恐不獲擅美矣。
桂山長二者。龍安寺本光院檀越也。家在南禪寺之前。長二之子喜首座。爲了翁法
子。而住六地藏佛國寺云。
法堂後寢堂前廓架 法堂寢堂間廊架。初石川重光造之。其後光之子石川宗共増造之。
毘盧藏 經藏扁字 元祿九年。得 伏見院宸筆。毘盧藏三字。掲之藏殿。
宋文憲公。護法録五。〔七文〕日本瑞龍山。重建轉法輪藏記曰。我佛如來。其正法之流通者。
有三藏焉。一日修多羅藏。二曰阿毘曇藏。三曰毘尼藏。惟此三藏。〓〓化導。使一切
有情。滅妄趨眞。誠昏衢之日月。苦海之舟航也。琅函玉軸。多至五千四百四十八卷。衆
生根鈍。莫能融貫。善慧大士。以方便力。造爲毘盧寶藏。函經其中。一運轉間。則與
受持讀誦。等無有異。攝大千于機輪。所聚功徳。不可思議。由是薄海内外。凡有伽
藍者。必設置藏室焉。
唐本大慧語録卷首。徳潜題曰。臣僧徳潛。謹刊爲經板。計三十卷。入于&M016752;(毘)盧大藏。用
廣流通。
方丈前唐門 太原和尚。揮金造之。〔鑑明座元云〕
(188頁)
方丈東廊 〔通小方丈〕方丈東廊。天和三年之夏。移少南。而元有廓處。造點心寮。〔敕使點心。於此營之。初方丈東縁圍繞屏風。營之。〕
方丈畫 南方三室。探幽畫。
北方三室。狩野釆女〔益信〕畫。
方丈前東松樹 方丈前二松。其在東者。本在龍安之西源後山。以献于本山。是時樹未
大。得扛之透法堂南之廊間。而自方丈前門。東築垣之上超之。得入垣内。費數十百人
工夫。寛文年中事也。〔是時行者惠春。猶童稚。在龍安大珠院。親覽云。〕
庫司土藏 嶺南和尚。住山時造之。
寳永元年北退。造今之前住評席。
雪江松 佛殿東老大松。屈蟠蔓衍。實山門美觀也。故老相傳。名雪江松矣。蓋古此樹
所在之地。在衡梅境内。後廣伽藍東西時。松爲衡梅境外也。
浴室 太嶺院主密宗。新造妙心浴室。
北門 南化和尚。撤舊北小門。造北大門。
昔北門者。今之鳳臺院之門是也。
(189頁)
後山 後山者。今之大雄院地也。初利貞尼師。未廣妙心境地之已前。今之衡梅前路。
是大門通路。而此南有大門也。東林龍福之間有一路。是出北門之路也。大雄之南有堀。
是其界至也。堀北有林。此名後山。即今之大雄地也。故龍福界至之券曰。東限後山之路。
〔云云〕是也。
今之食堂。本尊地藏菩薩。本在後山中小堂。後移爲食堂本尊矣。
大徳寺
大燈國師遷化時。清拙住南禪寺。贈香於大徳寺。大徳寺方丈。現納其瓣香。
妙心稱末寺 我山。素不與大徳相好。大徳寺。修大燈國師三百年忌。我山衆議。云
不立香資。時妙心之住持。大淵和尚。〔肥後州泰勝寺〕強請献香資。大徳香資板帳書曰。末寺黄金幾
枚妙心寺。〔止此〕時吾山行者。能仙見之。直進欲裂破板帳。吾山衆制止之。自此鬩牆之聲
益不絶。大徳寺徹翁下云。我山擯關山派下ー年。然無因。既初住于大徳。其後再請無
因住持焉。不果而寂。日峯又初住于大徳。
大徳寺行者 大徳寺雪菴主公曰。舊傳當山遞代行者者。大燈國師。與南都四箇大寺。
叡山東寺等僧。宗論于朝廷。而他宗皆負墮焉。遂取弟子之禮舁國師之輿。而到大徳寺。
(190頁)
而家居于門外。故奉行者之職。侍國師左右也。若準他宗。則房官之類也。行者之稱。
始于盧行者。等匹五侍者。吾老師藍溪曰。大宗禪師時。有秀慶行者。參禪年久。而遂傳
法印矣。後嗣慶之法之僧有三人云。慶後爲親族。戰死于京都之軍。不詳姓氏。宗派古
記。亦無所載也。
大徳寺雲門菴行者公宣 大徳寺雲門菴。行者智善任法橋。公宣云。
上卿水無瀬中納言。
天正廿年八月八日。宣旨。
智善。
宣叙法橋。
藏人左少辯藤光豐奉。
徹翁派奏聞状之艸〔此一紙在本山寳庫〕
紫野大徳寺不歴階級。一跳賜紫衣師號事。不混自餘之條々。
一開山大燈國師。傳臨濟正派。依爲本朝無雙禪將。侍者之耆舊。而特賜元弘建武兩朝
國師號。其餘寵遇不一。
(191頁)
一元弘初。禪教宗論在之。敬家撰玄惠法印。當論師。禪家探智辯勝絶行解相應之名師。
其比開山國師號超侍者。於東山雲居寺之傍蟄居。應 敕請參内。與玄惠法印宗論。一
言下法印折慢幢。就弟子列。其後號洗心子也。法印傾歸仰之誠。移私之房舍。建立
雲門菴矣。日本禪法。永々繁興之基。依國師道力也。
一超侍者參内之初。除一重之御席。而相看之。睿旨有之。超侍者奏云。佛法之相看。吾
佛以來不論床之上下。即被 敕許對坐之禮。睿問曰。佛法不思議。與王法對坐。超侍
者奏云。王法不思議。與佛法對坐。睿感之餘。朝廷忝執師資之禮。後醍醐天皇。特賜
興禪大燈國師號。
○忠按。此一状中差誤多。
元弘初。超侍者蟄居。於雲居寺。
按大燈行状。嘉暦元年。師開堂于大徳。〔止此〕嘉暦三年盡。次元徳二年盡。次元弘改元。
然則元弘初。不可居于雲居寺。
或曰。元弘可作元亨。元享四年宗論。見通翁傳。侍者耆舊。當作侍者勤舊也。耆
舊者。兩序退職者也。如紙衣謄。〔廿一文〕寳覺自知客勤舊。爲東福第二世。
(192頁)
元弘建武。元弘後醍醐年號。建武後醍醐重祚年號。
改白毫院爲大徳寺 大徳寺者本名白毫院。而叡山末寺。後爲禪刹也。赤松圓信者。
白毫院之檀那也。圓信之子則祐。爲大徳寺之檀那也。
徳禪寺 梶井門跡者。天臺宗叡山門流也。而今之徳禪寺已南。皆梶井之領地也。梶井捨
之。寄附徹翁和尚。
一休住大徳 一休和尚。大徳入寺。在文明〔後土御門年號〕六年甲午。狂雲集偈云。五十年來簑笠
客。愧慚今日紫衣僧。
澤菴紀年録。〔廿文〕澤菴以徹翁爲大燈上足。
靈雲院所藏宸翰云。大燈正傳。
妙心常住所藏綸旨云。大燈上足。
○春浦宗煕ー
ー○實傳宗眞ー
(193頁)
ー古岳宗亘(師弟)〔北派祖〕
(大仙院開基也。院當山門北。故名北派。)
ー東溪宗牧(師兄)〔南派祖〕
(龍源院開基也。院在山門南。故名南派。又嫡流故。名的傳派。)
大徳久參人告忠曰。臨濟録。雲門録。碧岩録。大徳此名家傳三録。大燈国師著語。至春
浦爲憐後昆著平話。平話大徳此言辯也。
東溪。本受業于春浦。後嗣法於師兄實傳爲弟子。故參則傳受。無有遺餘焉。名的傳耳。
北派亦參碧岩中古則。蓋東溪弟子。〔平僧〕後爲北派。而以元所參古則傳于北派耳。
徹岫號大滿國師。瑞峯院開基。後奈良帝崇遇之。徹岫總傳三録至此。分付三弟子。毎
人一録。
或言。督宗傳碧岩録。心溪傳雲門録。小溪傳臨濟録。然小溪者徹岫之師。心溪時代稍
後。更可考。
○徹岫之子祖圖載四人。曰怡雲。曰華菴。曰督宗。曰春林。
○徹岫派下名瑞峯派。即瑞峯院。黄梅院。金龍院等也。
(194頁)
大徳派行卷不用表&M034455;。不點朱。故意如此也。蓋古則因縁。坐臥可拈弄記憶。而纔筆記
耳。非表裝之具也。
行卷篋。多桐板。前後有小木各四。設機可環之以開也。不用鎖匙矣。亦是可常時
提撕。不少時廢之意也。
大徳派之參則式。先碧岩已前參二百餘則因縁。〔此名半古則〕南派則初發心參柏樹子話。蓋大燈國
師。常令學徒參柏樹子故也。此等之則名受用古則也。又碧前二百餘則内。亦有碧岩
古則。然後來參碧岩時。其提撕別也。
○碧岩本則一百則。碧岩評中參者一百則。請益一百則。此爲三百則。
○請益者。所初參畢本則。更別提撕焉。此名請益也。
○請益畢。有再&M010174;。再&M010174;之後有再再&M010174;。再再&M010174;之後。傳法之前有秘曲。
○自初心至再&M010174;。朝參暮參必在方丈室中。毎參著語唯一句也。自再再&M010174;。其參時處
無擇。凡師家所居。皆往參。亦不局朝暮。故此名不時參也。
○再&M010174;已下古則内。亦或有碧岩録本則。
○又久參學者。得參東雲録。東雲録者。東林雲門頌古也。
(195頁)
○道忠。元祿二年己巳十二月。於鬻古書者處。購得大徳行卷。遇有大徳久參人。乃
就質之。其人開碧岩拍掌曰。是東福寺九峯之手蹟也。九峯初受業於大徳之金龍。後
更派爲東福之僧。號九峯。
又曰此行卷。必金龍院之所藏也。近年有訟爭之事。院主□□之徒。退院時。多取寳
物圖書矣。蓋其徒之盗出者鬻之耳。予問。何以知之。曰碧前八十四則。引督宗。
金龍院者督宗派也。〔金龍開基傳叟也。〕北派不用南派祖之辯也。〔南派内。亦春林派下不用督宗之辯也。〕今有督宗之辯者。
金龍之行卷也必矣。又曰。臭肉及女子定之則。南派非久參則不許焉。其辯語繁多。
不如此行巻所載耳。
又曰。此行卷謂玉者玉雲也。玉雲軒開基心溪也。此派下名玉雲派。怡者。怡雲也。嗣
徹岫。春林。〔第二百十八則引〕黄梅開基。嗣徹岫。
又曰大徳派八境界者。本分現成色相賊意機關把住放行建立也。此行卷之初有●○
等。可配知之。〔忠曰更可檢〕又行卷内有◎者。請益辯也。句中者賊意也。
又曰。大徳之古式。凡某人滅後必燒其行卷。督宗深慮有其轉謬。自寫二通。一通祕
在不令燒。〔在金龍院〕一通隨法燒之。
(196頁)
又曰。華叟作頌。與一休。一休以此爲印證之語。依此實傳已來。定其印證之語。以
防後代之濫焉。
又曰。此行卷末載。世尊正法眼藏之語。此名的傳證文。南派誇之。
右三紙之説。皆依大徳久參人之説。
道忠。謹識。
大徳寺法會 大徳寺之法會。凡不許龍翔寺下前堂之出頭。
大徳寺。金龍院千岩和尚現住焉。有滅宗座元。初在金龍院時。爲千岩之師兄也。後爲龍翔
下前堂。而菴居于攝州住吉。
大燈國師三百五十年忌。滅宗訴千岩云。願者回大年忌得交衆出頭焉。非願餘時出頭也。
千岩曰。此事無例。不可得請于諸老。千岩者南派也。南派前住。千岩之外有四人。千
岩復爲告四人前住。〔大宙養甫乾峯□□〕四前住亦言。無前例。不可得出頭。千岩以告滅宗。滅宗云。
是非爲我一人。此度不得如願。則末代大年忌。龍翔前堂不得出頭。
仍訴二條官廳。官廳不獲决。滅宗詣武都訟官廳。官召千岩。千岩啓言。山無舊例。
官復召南派前住四人。四人所啓同于千岩。滅宗大憤。訴露千岩平生行迹。千岩自餌
(197頁)
毒藥而死。四人前住歸于大徳。
大徳以九月廿二日。預修國師遠忌。四人前住九月之初詣江都。而滯留。故大年忌。
出頭闕四人。
是但南派諍論。北派無事。
古岳和尚像自賛 徳&M008488;濟水棒喝振威。正眼看去猶是非非。有人若問吾遮裏 老倒全無陥
虎機
宗珀禪人入老僧籌室而咨參者有年矣一日寫予幻容需賛輒應其請也昔具茨居士畫勤巴子壽
像令賛之今也禪人起古風於衰世於戲具茨何人哉
永正十二年龍集乙亥林鐘下浣
前龍寶山主古嶽叟宗亘書(印)
(196頁空白)
|
|
|
|
|